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
公开制度

 行政复议
办事指南

 行政复议
决定公开

关于转发鹿邑县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实施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14年03月10日 00:00 字体:

鹿政办〔2014〕5号

 

 

鹿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转发鹿邑县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

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办事处,县产业集聚区(农场)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 

《鹿邑县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已经县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14年3月7日

 

 

鹿邑县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的实施意见

 

(县气象局   2014年3月1日)

 

为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意见》(豫政〔2013〕63号)精神,结合鹿邑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为宗旨,以防灾减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等为重点,以气象科技和人才为支撑,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重要抓手,努力实现气象工作政府化、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不断增强气象事业对鹿邑县建设的保障能力。

    (二)总体布局。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对气象现代化的需求,建立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业务体系;建立完善广覆盖、多样化、个性化的县、乡、村气象服务体系。围绕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完善现代农业气象监测、预报及服务体系;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气象现代化综合业务服务能力。完善双重管理体制,建立与新型业务服务体系相适应的气象事业结构。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功能先进的气象预报预测体系、布局科学的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可持续发展的气象事业支撑保障体系。气象防灾减灾和气象为农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建设保障支撑能力显著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明显提高,气象服务领域更加广泛,基本满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建成与河南省气象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力争使我县气象事业整体实力居河南省先进水平。

    二、加快推进气象综合观测体系现代化

(四)加强立体化、高覆盖、全天候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建立完善气象卫星接收、自动气象站、移动应急气象等监测系统。加快农业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建设步伐,配置农业气象观测自动化设备,加强对各类农作物长势和田间环境状况的实时监测。提升雾霾、负氧离子、雷电等环境气象监测能力。建立部门间气象观测站网规划建设协调机制,将交通、旅游、能源、水利、林业、环境等各类专业气象探测设施纳入气象综合观测网总体布局。

(五)加强气象信息网络和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加快建立完善气象、水利、国土资源、林业、环保、交通运输、电力等部门间气象观测相关信息共享机制。推进气象防灾减灾视频会商系统与相关部门互联互通。建设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和高速宽带气象信息网络,重点提升我县气象装备保障能力。

    (六)强化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依法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纳入城乡规划,制定专项保护规划,保证气象探测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连续性。将县气象局列为规划委员会成员单位。根据国务院《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要求,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在审查新建、改建或扩建建筑物的材料时,要事先征求气象局意见。对遭受破坏的探测环境要限期整改,用3—5年时间使全县气象探测环境达标率达到100%。

    三、加快推进气象预报预测体系现代化

    (七)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度。优化气象预报业务布局,建立完善集约化的预报业务流程。开展定量降水预报、灾害性天气诊断分析、中尺度天气分析、环境气象和集合预报应用业务。开展乡镇及重点区域精细化天气预报,建立分灾种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平台,提高灾害性天气分区预警准确率和预警时效。到2020年,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稳定在90%以上,最高、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分别达到75%、77%,灾害性天气预警时效提高到30分钟以上,30天内天气过程预测准确率达到75%。

(八)加强现代气象预报系统建设。以数值预报产品和多种观测资料综合应用为基础,不断完善天气、气候预测预报系统。重点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和短临预警技术体系、定量降水估测与预报技术体系、精细化要素预报技术体系和气候预测业务系统建设。加快推进集合预报产品应用平台建设。加强水文气象、火险气象等级预报、交通气象、旅游气象和以雾霾监测预警、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预警、空气质量预报为重点的环境气象等专业气象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建设。建立各类预报产品检验评估系统。

四、加快推进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现代化

    (九)推进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不断丰富气象观测、天气预报、灾害预警、影响评估、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象为农服务、气象为城市运行服务等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将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并列入政府公共服务发展规划。有关公共服务机构要按照各自职责推进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十)健全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完善分灾种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预警社会应急联动响应机制。结合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综合减灾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气象协理员、村(社区)气象信息员、重点单位气象安全员的重要作用,加强业务培训,配置必要的装备,给予必要的经费补助。

(十一)加强重点领域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将气象科技服务信息化建设纳入农村信息化示范县建设内容,统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粮食生产核心区气象设施建设。加强城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城市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城市生活类、防灾类气象服务产品开发和供给力度。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河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关于气候可行性论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要求,推进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工作。提升水利、林业、交通、环境、旅游等重点领域的气象服务能力,重点推进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系统、风景区及自然保护区旅游气象服务体系、雾霾天气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建立区域人工影响天气指挥协调机制,加强作业装备和队伍建设,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益。

    (十二)增强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应急服务能力。加强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普查,建立敏感行业致灾气象条件指标体系。建立各级政府组织协调和各部门分工负责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加强对重大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监测预警和影响评估,构建气象灾害应急预警系统,增强对气象次生、衍生灾害及区域环境污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气象应急保障能力。

    (十三)发挥应对气候变化基础性作用。建立气候变化基础数据库,完善气候变化业务系统,开展气候变化监测、影响评估、应对研究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分析,开展精细化气候资源区划工作,开展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能源安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评估,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决策咨询水平。

    (十四)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及传播网络。加强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媒体、通信企业和社会单位要依法承担社会责任,建立健全气象预警信息传播“绿色通道”和气象手机短信全网发布机制。加快推进中国气象频道在鹿邑县落地。统筹推进学校、医院、车站、旅游景点、建设工地等人员密集区和公共场所以及农村社区气象信息接收设施建设。创新气象信息发布渠道,不断提高气象信息覆盖率和时效性。到2015年,全县气象预警信息覆盖面达到90%以上,2020年达到98%以上。

    五、加强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十五)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与成果应用。各部门应把气象科技工作纳入科技发展规划和年度项目研究计划,增加气象科技投入,加强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重点围绕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精细化天气预报、短期气候预测、农业气象、气象灾害影响评估、气象自动观测、观测资料融合应用、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候变化影响评估与应对以及人工影响天气等方面的攻关研究,落实重点科技项目,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

    (十六)强化气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气象工程技术科研平台建设,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气象科研的项目支持力度,推进开放和交流合作。

(十七)加强气象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发展气象事业的要求,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将气象干部纳入各部门干部培训计划;大力引进省内外气象智力资源,加强气象创新团队培育,加快学科带头人培养并落实相应人才政策。将基层气象协理员、信息员、安全员队伍建设纳入全县农村实用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十八)大力普及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知识。要组织实施《河南省气象科普发展规划(2013—2020)》,把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科普工作纳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列入领导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充分利用科技、文化、教育等资源,依托各类科普文化场所、宣传专栏、气象台站等建设气象科普平台。积极开展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等气象宣传活动,推动气象科普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增强社会公众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意识。

    六、保障措施 

(十九)建立完善气象现代化建设公共财政保障机制。要统筹推进气象现代化协调发展,将发展气象现代化所需的基本建设投资和事业经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在安排财政预算时统筹考虑,并随着经济发展和财力增长逐步加大对气象现代化的投入。

(二十)积极推进气象现代化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加快全县气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高标准粮田农业气象保障工程等项目建设。“十三五”期间持续推进气象预报预测能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气象保障能力等项目建设。将建设项目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保障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二十一)加强气象法制和标准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气象服务、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风险评估、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传播和人工影响天气等制度建设。县气象局加入安全生产委员会,强化气象灾害防御准备监督检查、防雷安全隐患排查、重点工程气候可行性论证、气象探测环境保护、预报预警统一发布、行业气象管理等气象社会管理。推进气象灾害等级、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和防雷安全等地方气象标准建设。

(二十二)全面推进基层气象机构综合改革。以加强气象社会管理、增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加强气象业务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全县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建立健全以各级政府为主的气象防灾减灾、人工影响天气、气象为农服务等工作机构,落实人员,建立完善相应投入保障机制。乡村、社区、企业、学校等要明确基层气象服务机构、人员,强化政策,不断夯实基层气象服务组织基础。

(二十三)切实加强对气象现代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气象现代化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综合性的工作,要不断提高对气象现代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成立领导协调机构,统筹气象现代化事业规划发展,建立定期研究协商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要建立气象现代化建设目标责任制并纳入政府综合考评体系。气象、统计等部门要研究制订鹿邑县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指标体系和监测评价体系,加强对气象现代化进程的监测、评估工作。

 

附件:鹿邑县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 件

 

鹿邑县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杨  彩 (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宋洪山 (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王洪涛 (县气象局局长)

成  员:马守勤 (县农业局局长)

        李兰明 (县水利局局长)

        万建华(县林业局局长)

        丁喜三(县财政局局长)

        冯文君(县国土局局长)

        魏凤山(县住建局局长)

        王从彬(县规划局局长)

        宋克言(县教体局局长)

        陈飞跃(县环保局局长)

        殷德伦(县交通运输局局长)

        王从见(县电业局局长)

        丁兆海(县烟办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气象局,王洪涛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4/03 16: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