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看鹿邑】河南周口鹿邑:土地“流”出活力 产业“转”出后劲
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11日 10:05 字体: 大 中 小
【主流媒体看鹿邑】12月10日,《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发表题为《河南周口鹿邑:土地“流”出活力 产业“转”出后劲》的报道,介绍我县王皮溜镇范桥村依托我县政策支持,坚持以改革增动能,持续发展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适度规模经营高计划流转土地,搞特色种植。最终,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实现产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的“双赢”效应的故事。
“各位大爷大娘,大家先把手上的活停停,来领工钱了。”近日,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王皮溜镇范桥村种植大户高计划的花生迎来丰收。听到喊声,地里忙碌着的村民高兴地围了上来,高计划拿出本子一笔一笔把钱交到村民手中,欢声笑语交织在丰收的乐章中。
通过多次走访、考察、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与管理模式,在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高计划将本村农户的土地流转过来整合连片。“作为一名地道的农村人,看到近几年镇政府对土地流转承包政策的大力支持,再加上对农业有着深厚的感情,我决定承包村里的闲置土地,发展现代农业。”高计划说。
自2022年起,高计划成立合作社,连续两年在范桥村承包土地600多亩,用于种植大蒜、花生等经济作物,每年把租金和管理费交到村合作社后,每亩能收获300多元的利润。农户土地有收益,又能在地里打工,集体经济也有了一定收入,一举多得。
“我今年六十多了,平常也没什么收入,但现在好了,计划承包了俺嘞地,我不仅能在地里打零工,既拿租金又拾工资,够我们老两口花的了。”村民赵桂芝的话里满是感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高计划流转土地搞特色种植只是范桥村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王皮溜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积极引导乡村振兴发展,两年时间范桥村就从“软弱涣散”的三类行政村转变成争创“五星”党支部的一类村,从一个无产业、无公共基础、无村室的“三无村”,变成了创造集体经济收入20多万元的“示范村”。
2023年初,范桥村从山东寿光引进蔬菜种植技术,整合村里返乡创业青年和从寿光学习回来的专业技术人才,成立合作社。目前大棚种植年收入20万元左右,同时带动16户村民增收致富,每年增加集体收入3万多元。
范桥村驻村第一书记胡瑞超向记者算起了收入账,由村合作社运营、整合流转土地约1100亩,每年增加集体收入约11万元;招商引资实施“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增加集体收入约0.5万元;建造1050平方米的加工厂房,每年增加集体收入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到20万元以上,形成“一村一品”良好布局,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为“五星”支部创建打下良好基础。
范桥村不仅摘掉了“穷帽子”,还改变了“老样子”,先后申请各类公益项目,村内道路硬化率达98%;全村修建高标准污水管道,同时配备洒水车冲刷村内道路;治理坑塘4处,收回集体空闲土地30余亩;建设文化与游园一体的健身公园;栽植村内绿化树木600余颗,大大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的幸福感。
“镇政府将持续引导乡村振兴发展,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致力于提升乡村的整体发展水平,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王皮溜镇党委书记刘静静表示。
近年来,鹿邑县坚持以改革增动能,持续发展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适度规模经营,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15家,流转和托管面积88.04万亩。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土地流转+二次分红”的发展模式,实施土地流转得租金、入园就业得薪金、家庭经营得现金、入股分红得股金的模式,带动农户20多万户,实现产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的“双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