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程架起通往幸福的桥梁

发布时间: 2015年10月20日 00:00 字体: 分享:      

民生工程架起通往幸福的桥梁

        ——2015年全县民生工程建设侧记

在共产党人的词典里,民生从来就是一个沉甸甸的词。对于鹿邑这样一个农业大县而言,切实抓好民生工程,特别是把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作做到家、做到位,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倾听民声,回应百姓期盼

今年以来,在周口市委常委、县委书记朱良才的倡导下,县乡两级干部通过专题调研、召开座谈会以及网络问政等方式,广泛倾听群众呼声,让群众成为民生工程的决策者、参与者、监督者和受益者,实现了由政府“配餐”向群众“点菜”转变。

在积极衔接省民生工程和惠民实事目标任务的基础上,遵从群众反映强烈的利益诉求,我县自加压力确定了强化中心城区治理、完善城区配套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修建农村道路、改建行政村卫生室、提升农村办学条件等20多类民生项目,包括就业促进、扶贫解困、农村电商、教育助学、医疗卫生、百姓安居、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文化娱乐、政府为群众购买保险等多个方面,直接关心着群众就业、就医、饮用水和住房等方面的问题,并列出了今后三至五年民生工程项目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半年来,民生工程项目建设一步一个脚印,一月一个变化,件件实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城区风景河、护城河污染是10多年来城区居民反映十分强烈的“老大难”问题,也是每年县人代会、政协会上少不了的议案、提案。“两河”严重淤塞,臭气熏天,地下水源严重污染,沿河居民苦不堪言。新调整的县委领导班子以敢啃硬骨头的勇气,以打破常规的工作效率,掀开“五河”共治的序幕。不但要治理城区两河,而且要两河上下游同步治理!“五河”共治决策甫出,全县上下赞同者有之,惊讶者有之,泼冷水者有之,说风凉话者有之,一时成为巷议的话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五河”是一块硬骨头,“共治”是一场攻坚战。“治理不是沿河开发,宜宽则宽、宜窄则窄,随形而治、因势施治”的治理理念得到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县委、县政府坚持大员上前线,朱良才亲任指挥长,其他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分别任11个指挥分部指挥长、副指挥长,所有县直机关、驻鹿垂直单位全部参与,县级领导一线指挥,首战必胜抢进度,全县上下发扬“黑夜当作白天干、每天都是星期一”的精神,叫响“大干小困难、小干大困难、不干更困难、真干没困难”的口号,仅用四十天时间基本完成拆迁任务,仅用施工方预想半年时间的六分之一,实现了“五河”共治首战告捷。目前,“五河”共治的部分标段亮点频呈,昔日的“龙须沟”将变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风景河第一标段、闫沟河北段,已经实现雨污分流、河坡硬化,河岸两侧宽阔平坦的砖漫路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来这里晨练的鸣鹿办事处鸣鹿第一社区居民胡国庆说,“这里好象电影里的‘上海滩’”!群众的喜悦溢于言表。6月9日,王铁副省长视察“五河”共治现场后评价说:“班长带了个好头,班子拧足了干劲,实干找个好平台,发展迈开新步伐”。

城市管理的第二个“老大难”当属群众进城“如厕难”、“出行难”。作为老子故里,一个开放的历史文化名城,一个脏乱差的厕所可以瞬间毁掉旅游推介的百般努力。大小街道两侧楼房林立,商铺并肩,几乎没有公厕,数千辆三轮车在城区运营,店外经营、占道经营循环于治了再乱的怪圈,造成交通拥堵,群众意见纷纷。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推进“七城联创”作为改善民生的一条主线,规划今后三年需要实施的公厕、休闲场所、专业市场、天桥、地下停车场、公共自行车系统、垃圾中转站、安装LED屏等八个方面的工程项目,今年计划新建公厕20所,已经建成17所;城市智能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正式实施;卫真路大修、城区道路及下水道修复、污水管网建设、城管局东侧游园、法院西侧游园等城市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为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县处级领导带头坚持开展党员干部“清洁家园”义务劳动,县城管局、交通局、交警大队联合执法,城市交通秩序、经营秩序明显改观。

上下联动,凝聚建设合力

“今年修的柏油泥路质量真是太好了,老百姓都很满意!”在新修好的县乡公路太生路王皮溜镇段闫楼村沿线,村民闫守国高兴地向记者介绍,为了证明路的质量,他随手边把矿泉水倒在路上,边高兴地说:“看看,这路修得连水都不漏!”“现在公路修好了,不仅比以前泥巴路走起来舒服,而且运进运出方便多了。”在试量镇余庄村,说到硬化村级公路的好处,村民们喜笑颜开。该村是试量镇土地整理项目区,全镇30个行政村投资1亿多元,建成三至四米宽水泥路15公里、生产路109公里,计划植树28000棵,水泥路通到田间地头,连通国道311线,结束了村民们祖祖辈辈种地坎坷泥泞的运输历史,也打开了脱贫致富的大门。今年,我县把新建农村公路纳入农村五大民生工程,上半年修建农村公路219.1公里,桥梁12座;下半年修建县乡公路90.5公里,硬化村级公路142.9公里,新建、修复桥梁11座,目前已经全面施工。同时,167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10个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条件建设项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等一大批事关民生的重点工程也都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

“民生工程需要全县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按照这一思路,我县严格实行“一把手”责任制,每项民生工程都有县级领导挂帅,具体部门牵头负责,全县上下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在“五河”共治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战场上,群众的力量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释放。社会各界理解支持“五河”共治,拆迁户摊到哪里扒哪里,发挥了“正能量”的作用;观堂镇四所楼行政村党支部一班人先集资修路,然后接受群众以及在外工作人士的检验,激发群众建设美丽家乡的热情。像四所楼这样的行政村党支部,不胜枚举,他们坚持“把工作先干起来,干成了以后,接受大家的检阅”的工作理念,农村基层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书记的领头雁作用日益突显。

广开财路,做强资金保障

城市公厕、路灯、交通、垃圾处理以及农村公路、就医、教育等是群众期待解决的问题。为破解“钱从哪里来”难题,我县充分发挥直管县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在不增加政府负担、财政基本不投资的情况下,大胆探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模式,通过采取广大居民募捐、市场化运作等措施,城区五条河流治理、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城市公厕、小游园、小广场、微景观、城市路灯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投入运行。同时积极探索PPP建设模式,郑州大学老子学院、县人民医院、上清湖公园、十里文化长廊景观带、老子公园等一批PPP项目已在《河南日报》发布。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为了把群众的事情办好,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不增加乡村两级的债务、不做盆景工程和面子工程、不搞观摩路线的理念。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感召下,打开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思路,拓宽了工作视野,通过采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义务劳动、企业帮扶、整合项目等形式,在上半年60个村试点示范的基础上,200多个自然村自发、自觉地投入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展现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体现了群众的创新智慧。比如,玄武镇后皇行政村盘活集体资产,开挖两个废旧坑塘,挖掘出的土方填整了5处宅基地、1个广场、1个花坛,拓宽了3条村内道路;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带头作用,带头捐资捐物,带动群众积极捐款,共筹集捐款3万元;村集体自筹资金12万元,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基础。再如观堂镇王楼村把互联网+和农村人居环境结合起来,搞乡村旅游、搞乡村互联网,家乡的变化在微信平台上发布,让在外的家乡人及时看到家乡变化,村村户户门前都是群众自觉掏钱硬化。农村基层党支部充分发挥“4+4+2”工作机制的作用,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引领群众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变为自觉行动。玄武镇孟庄75岁老党员冒着酷暑参加村里义务劳动,高集乡83岁老党员带领一家13口人参加义务劳动,象这样的场面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不胜枚举,比比皆是。

真抓实干,脚踏实地惠民生

在微信圈里,大家常常看到县委书记朱良才深夜在项目建设工地现场办公、在田间地头督查秸秆禁烧、在乡村察看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在会议室研讨城区规划设计的照片,还有骑着公共自行车到城区、到产业集聚区、到农贸市场、到“五河”共治的一线现场办公的场景;也有自带被褥,轻车简从,住到乡镇机关,深入到群众中间,与基层干部拉家常,说知心话,了解群众期盼,体察群众疾苦的场面。跟朱良才有过接触的群众都说,从他身上找不到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感。在“班长”的带领和感召下,全县各级干部自觉放弃节假日、夜以继日工作的镜头比比皆是,全县领导干部“接地气”“敢担当”的工作作风深受全县群众称赞,在群众中间留下较好的口碑。

城乡项目建设工地、秸秆禁烧的田间地头到处活跃着党员干部的身影,一幅幅挥汗如雨的画面,一张张带着疲惫倦意的面孔,一次次披星戴月的劳动,组成了鹿邑改善民生的历史画卷。

我们相信,鹿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胥茂森孔明)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4/03 16:3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