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故里风土名胜——太清宫遗址

发布时间: 2015年04月22日 09:55 字体: 分享:      

  太清宫遗址又名隐山遗址,位于鹿邑县城东5公里的太清宫镇西北隅,东距太极殿约300米,濑乡沟从遗址东北部发源向东南流入急三道河。遗址东西宽140米,南北长147米,高2米。1963年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光绪版《鹿邑县志》记载:“有隐山,相传陈抟炼丹处。”注曰:“《许志》云,高数丈,广袤可六七亩,巑岏起伏,望之常有云气。"据1 9 76年周口地区文物普查队调查当地人,遗址于建国前尚高四五丈,上面绿树成荫,在太阳的照耀下云蒸霞蔚,上午12点时,于云雾缭绕的密林中,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斗闪烁。遗址上建有老子庙,庙于建国前毁废。据鹿邑县末代道教全真教龙门派掌门吴洪初道长(已故)介绍,隐山遗址为商代厉国宫殿区,秦并天下以后,厉国降为厉乡(濑乡,古代厉、赖、濑同音),宋初为道教高真陈抟的炼丹处(因陈抟家在附近的陈竹元村,于涡水之滨遇仙得道),明代为张三丰的修炼处。

  1966年,当地村民把隆起部分削岗填洼,故今遗址变得比较低矮和平缓。据考古调查,遗址文化层厚4米以上,陶片、蚌壳堆积甚多,不断出土一些陶器、石器、骨器、玉器、铜镞及铜容器。

  遗址地表散存的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纹饰以绳纹居多,方格纹次之,多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之遗物。

  新石器时代可以辩认器形的陶器有杯、鼎、纺轮等。陶杯为泥质灰陶,敞口,带半圆形扁平錾。鼎足素面,火候较差,呈灰红色。石器主要有磨光石斧、石凿、石弹丸。骨器有骨针、骨锥、蚌镰、蚌刀等。

  商代遗物主要有陶罐、陶鬲、大口尊等。罐有二式,一式为泥质灰陶,遍饰绳纹,纹饰混乱,敞口,口沿外折;二式口沿较圆。大口尊有二式,一式饰绳纹,口沿外卷,肩部饰附加堆纹,堆纹上压印绳纹;二式饰绳纹,口沿外翻,肩部饰凸弦纹。陶鬲饰不规则形粗绳纹;口沿外翻,沿上有弦纹三周。另外,发现有方格纹的陶片,此外,还多次出土汉代的铜碗,并且出土数量很大,从几只到几十只不等。玉壁、玉圭也有出土,为商代玉器。铜镞、骨镞,都是新石器时代之物,所出铜碗,据洛阳考古学会会长蒋若士先生考证,为楚汉战争时垓下战场的遗物。因为垓下就在太清宫的隐山之侧(蒋先生的考证结论)。

  太清宫遗址(隐山遗址)的历史延续长(从龙山文化至汉唐),文化层厚达4米以上,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4/03 16:3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