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发布时间: 2024年03月12日 15:35 字体: 分享:      

鹿邑县古为华夏腹地,地处豫东平原,境内的隐山、栾台遗址分属仰韶和龙山文化。早在远古时期,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揭开了鹿邑人文历史的初页。

夏商时期,境内置小诸侯国(今鹿邑县太清宫镇)始称“厉(Lài)”,属豫州。此乃鹿邑县有史记载的设城建置之始,距今已有4000余年。此设置一直延续至西周。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境内置苦(hù)(今鹿邑县太清宫镇),一度名相和鸣鹿(今鹿邑县辛集镇),均属豫州陈国。公 元前 571年,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道家鼻祖老子李耳(老聃)就诞生在苦赖乡曲仁里(今鹿邑县太清宫镇)。周敬王42年7月(前478年),楚惠王 灭陈,苦又属楚。秦时,苦县属豫州陈国。

西汉,苦县属兖州淮阳国。新莽时期改苦为赖陵,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光武帝改赖陵复苦县。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献帝封曹操为武平侯,食邑于此,属豫州陈国。现鹿邑县境内还存有三国魏曹修建的武平城(今鹿邑县邱集乡武平城村)及观武台(今鹿邑县玄武镇)遗址。

晋咸康三年(公元337年),改苦为父阳(今鹿邑县太清宫)和武平属陈留郡。南北朝孝明帝正光年间改父阳为谷阳,属陈留郡。

隋,谷阳属豫州谯郡。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更武平为鹿邑,并移治今试量镇鹿邑属淮阳郡。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农民军田黑社占据鹿邑,改鹿邑为涡州。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田黑社败,更涡州复名鹿邑。

李唐时期,唐王朝认老子李耳为先祖,追封为乾元皇帝。并在老子出生地兴建观庙和行宫(即太清宫、洞霄宫),作为每年朝廷祭祀老子之用。又将老子生地(今 鹿邑县太清宫)追封为道德真源、天尊仙源。所以,乾封元年(公元666年)改谷阳为真源,载初元年(公元689年)改真源为仙源。神龙元年(公元705 年)仙源复名为真源,同属河南道亳州。

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改真源为卫真和鹿邑同属淮南东路亳州辖。

元,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鹿邑、卫真两县合并,取名鹿邑,治所设置在今县城,属河南江北行省归德府亳州。从此,县名始一,境域至清末亦无大变化。

明清时期,鹿邑均隶属河南归德。民国时期先后属开封、商丘、淮阳等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鹿邑县的行政隶属关系和行政区划设置,有过几次较大的变动和调整。

建国初期,鹿邑县先后属淮阳、商丘、开封、周口等专区。1968年6月属周口地区。2000年6月至今,国务院批准周口撤地设市,鹿邑从之。

相传老子得道升仙,骑青牛西去,赐鸣鹿结草衔穗,降于故里,赠于百姓,祝愿这里沃野千里,五谷丰登,人畜繁盛,永无饥荒。今天,城东游园群鹿雕像便是鹿邑的象征。这也是鹿邑县古称“苦”、“鸣鹿”、“真源”、“仙源”的由来。

鹿邑历代名人辈出,代代相传。老子之后,汉代虞诩(xu),秉性刚直,忠而不屈。晋代陈頵(jun),体察民情,怜贫恤苦。宋代陈抟,弘扬《老子》道义,创 《指玄篇》被宋太宗誉为“希夷先生”。明代轩輗、王尧日、田福,风采峻厉,得誉“廉吏”。清朝学者李子金、张跛仙,以及后来活跃在鹿邑县的共产党人,他们 为鹿邑的兴盛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鹿邑的文物古迹众多。经普查发现龙山文化遗址2处,古墓群8处,古建筑6处, 碑碣11通。革 命遗址4处,烈士墓群5处。至2005年末,已公布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太清宫、老君台、陈抟庵等 都有1000多年的历史。鹿邑有众多的风景名胜,自古以来享有很高的声誉。宋、元、明、清历代都有评选“七台八景”活动。‍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3/29 18: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