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为爱坚守71年

发布时间: 2021年07月14日 08:21 字体: 分享:      

  99岁的王汉芝老人是鹿邑县宋河镇宋河村村民。她是一位革命烈士遗孀。

  如今,身板还算硬朗的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到朝鲜烈士陵园,看一眼自己的丈夫杨金玉。

  近日,记者走进鹿邑县宋河镇宋河村,见到这位满脸皱纹、一头银发的老人。虽然身体有点瘦弱,行走不是很方便,但王汉芝老人却精神矍铄、记忆清晰。

  1942年4月,22岁的杨金玉经人介绍,与相距35公里的安徽省亳县(今亳州市)王堂村20岁的王汉芝结婚。婚后,尽管当时生活比较贫困,但夫妻二人却很恩爱,从未吵过架、红过脸。

  1946年4月,杨金玉(其原名张景雨,因幼时被姑姑抱养而改名杨金玉)参军入伍,在时属八路军120师358旅服役。当年内战全面爆发,部队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后杨金玉随部队先后参加了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新中国成立后他又随部队驻防上海。

  1950年7月朝鲜战争爆发。当年11月7日,杨金玉随时属第九兵团20军59师177团入朝作战。11月27日,在长津湖地区阻击战中,时任五连三班班长的杨金玉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0岁……

  1951年9月的一天,王汉芝在家中突然收到一张由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副司令员陶勇、政治部主任谢有法签字的讣告书。得知丈夫牺牲的消息后,王汉芝顿时泪流满面,肝肠寸断,几度晕厥……

  杨金玉牺牲前后,其姑母杨氏又陆续生下张德清、张景亮、张发成3个儿子。1957年,杨金玉的姑父去世,杨氏改嫁到相距200余公里的通许县大李岗村,当时她想带走3个儿子。王汉芝为给张家留下一族血脉,坚决不同意姑母将3个弟弟都带走。经与姑母杨氏商量,后留下年仅3岁的二弟张景亮。

  在丈夫牺牲后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和六十年代,家里只有王汉芝一个人挣工分,还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所幸因是烈士家属,生产队队长安排她到生产队食堂做饭。这样,王汉芝每天能悄悄揣回两个红薯叶馒头,让未成年的女儿张殿英和弟弟张景亮充饥。

  在当时特殊困难的年代,一个女人带着俩孩子,日子过得异常艰难。为此,有人劝王汉芝改嫁,有人上门提亲,就连王汉芝的娘家父母都曾劝她改嫁。但一想到为国牺牲的丈夫和年幼无助的两个孩子,王汉芝毅然决然放弃了改嫁的念头。

  她担心改嫁后,女儿和弟弟会受委屈,她宁愿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扛起所有的困难。

  从那以后,为夫尽忠尽孝就成了王汉芝最大的心愿和使命。

  1983年5月10日,王汉芝收到了一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71年来,王汉芝老人坚守着与丈夫的爱情誓言,坚强生活着,独自将女儿与弟弟抚养长大。她以柔弱的身躯,生动诠释了一位烈士妻子伟大的母爱。

  据了解,目前王汉芝的大家庭共有35人(含后来回家生活居住的张德清、张发成兄弟两个家庭)。其中,有党员5名、退伍军人2名、在职工作人员12名。

  王汉芝的弟媳宋效英婚前是一名村干部,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宋效英深为嫂子王汉芝淳朴善良、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责任担当所感染。如今,他们一家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精心照顾着王汉芝。

  王汉芝的侄媳卢金梅也在公爹、丈夫身患疾病的情况下,把王汉芝老人作为学习楷模,孝敬老人,呵护孩子。卢金梅说,伯母传给他们的德行、孝道,他们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11/08 21:41:36